面对基层治理难题,智慧社区巧用“加减乘除”法,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一、做好科技赋能的“加法”
在老旧小区加装智能烟感、井盖监测等12类物联设备,3个月预警火灾隐患17起,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加推“银发版”服务终端,字体放大3倍,增设语音交互功能,让2.3万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二、做好基层负担的“减法”
通过网格通APP外呼自动完成80%的流调通知,网格员工作量减少60%。电子台账替代38类纸质报表,每年节省纸张可铺满12个足球场。"现在有时间走访重点人群,而不是被困在办公室。"网格组长陈姐说。

三、做好协同治理的“乘法”
打通12345热线、数字城管等8个系统,建立“30分钟响应-2小时到场-24小时办结”机制。某小区电梯故障,从居民手机报修到维修完成仅用47分钟,效率提升5倍。

四、做好安全隐患的“除法”
利用人脸识别门禁构筑安全防线,重点人员进入时自动触发预警。独居老人水表48小时未走动、出租房用电异常等情况,系统即时推送给社区民警。试点区域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1%。

政法委倾力打造的智慧社区带来了显著变化,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舒心。
1、告别长队,享受“零跑腿”服务:
以前办事窗口前总是大排长龙,现在智慧社区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很多事情动动手指在家就能办妥。
2、矛盾纠纷,快速化解不拖沓:
过去解决邻里纠纷可能需要等上好几天,现在智慧社区平台及时介入,平均处理时间从7天大幅缩短到1.5天,让和谐回归社区。
3、物业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
智慧社区的引入,让物业服务质量跃上新台阶,居民满意度从68%一跃达到95%,好评如潮。
4、社区工作者,更贴近居民心:
通过智慧化管理,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比例从1:500优化到1:300,意味着每位居民都能得到更加细致、贴心的服务,拉近了彼此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