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文章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取得的重大成就;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社会治理的层级责任定位;社会治理的体制保障。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1年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6%。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主要体现在:
(1)社会治理体制日益健全;
(2)维护政治安全取得战略性成果;
(3)扫黑除恶夺取全面胜利;
(4)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改善;
(5)社会矛盾总量稳重有降;
(6)服务人民群众取得显著成效。
(7)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深入推进。
(8)基层基础建设更加扎实。
二、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再创“中国之治”新辉煌的必然要求。文章提出了三个“确保”。
(1)确保政治安全;
(2)确保社会稳定;
(3)确保人民安宁。
三、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防控化解各类矛盾风险,确保矛盾风险不外溢不扩散、不升级不变异。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风险洞察、防控、化解、治本、转化能力,重点防控化解好五类风险。
(1)防控化解政治安全风险;
(2)防控化解社会治安风险;
(3)防空化解重大矛盾纠纷;
(4)防控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5)防控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四、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完善社会治理方式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3)发挥德治教化作用;
(4)发挥自治强基作用;
(5)发挥智治支撑作用。
五、社会治理的层级责任定位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明确从中央到省、市、县、乡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各层级重要作用。
(1)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
(2)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把重大矛盾隐患防范化解在市域。
(3)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六、社会治理的体制保障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强化体制保障。我们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增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向心力和执行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健全党委领导体制;
(2)健全政府负责体制;
(3)健全群团组织助推体制;
(4)健全社会组织协同体制;
(5)构建人民群众参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