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近年来,城市社区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处,要想人民之所想,愁人民之所愁,在基层社区把服务做好,让老百姓有获得感。那么如何做才能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呢?
新闻_详情图_31

一、优化网格划分,落实网格责任

网格化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不是为了网格化的管理而管理,过去由于网格划分太大,地域、人口情况十分复杂,责任落到一个人头上,底数不清晰、保障跟不上。那么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优化网格划分,落实网格责任。

那么该如何做呢?

简单总结为“1+2+3”优化方案。

“一个引领”指党建引领,把党的组织建设与网格、党员相联系,推动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兼任网格长,或者叫党建网格长。这样可以依靠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协调力、动员力。

“两个网格员”指一个最小网格应当配备两名网格员,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负责300-500户,要求对网格内部的居民、小区、道路、市场主体、楼宇经济等等底数清、情况明。落实最后责任,承担起防疫、环保、城市管理、矛盾纠纷、安全、稳定等责任。

“三个新”是指新的组织架构、新的网格资源、新的网格力量。要放弃单一网格架构的思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要让城市治理各职能部门的中心下沉,要让基层网格员拥有看不见的执法权。

新闻_详情图_31

二、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就要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要积极发现并解决群众的问题。群众有问题第一想到的应该是寻找网格长或社区。而不是首先想到的报警或上访。那么如何做?

(1)基层网格员社区应该做到辖区居民底数清、情况明,基本掌握每一个群众的实际情况。对于需要社会救助的家庭,应该做到经常走访。

(2)优化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接待服务标准。

(3)优化“接诉即办”服务流程,可以通过微信群、网上“随手拍”等形式及时收集群众诉求。

(4)优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出线上调解、多方参与调解。

(5)组织和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工服务,建设群众“掌上微服务”平台。可以及时的给社区内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

新闻_详情图_31

三、信息化支撑、科技化服务

数字经济的到来,要求我们广大网格员要利用好这一工具,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平台建设,可以真正沟通好社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可以真正消除执法部门与基层社区之间的鸿沟。

通过信息化平台,我们可以建立了基层群众信息台账、困难救助信息台账、治安维稳信息台账。可以通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群众解决身边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等“一事件”的问题。可以根据群众标签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诉求,可以通过视频方式线上为群众调解纠纷。

要聚焦“数据赋能”,实现“一网融合”。结合“数据一张网,网格一张图”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

新闻_详情图_31
0371-68887880

微信在线客服